18日下午,盤縣一村民雷雨中在小水塘邊洗腳被雷擊身亡。據統計今年以來,全省已發生31起雷擊事故。(6月21日《貴陽晚報》)
雷電災害,被聯合國認定為影響人類活動的嚴重自然災害之一。據不完全統計,我國每年有上千人因雷擊傷亡,雷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十億,甚至數百億元,其中,我國80%以上的雷擊死亡事件都發生在農村。
概括起來主要有幾個原因:其一在農村,人們對雷電這一天氣現象的發生發展過程的科學認識不夠,農民朋友對雷擊的防護意識相對而言還是比較淡薄。其二,每年入夏以后是我國雷電多發的一個時段,同時也是農忙季節,因此從發生概率上來說會增高。其三農村特定的環境也有一定關系,這些地區因地形相對復雜或田間比較空曠,是雷擊災害最容易發生的地點。我們可以看到,農村里導致人員傷亡的雷擊事故,也主要都是發生在較為空曠的野外,這是農村環境的一個很大的特征。
雷擊事故頻繁發生,防雷知識和行動就顯得尤為重要!澳憧纯唇稚虾芏嘈麄鳈,有如何防止艾滋病的、如何預防流感的宣傳畫冊,可就是沒有發現防雷電襲擊的相關常識宣傳!边@是人們對防雷減災知識普及不夠的批評。
防雷減災工作是一個全社會都應該關心的問題,應通過電視、報刊、網絡、資料、專題片、短信等方式,廣泛深入地宣傳防雷知識,使廣大農民掌握簡便實用的防雷方法和技巧;創建農村公共氣象信息服務平臺,不定時地向廣大農民發布雷電預報預警信息。同時為了清掃雷災隱患,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,氣象部門應加強對防雷減災的監督檢查,逐步規范了防雷設施設計、施工、監理、驗收等各個環節。專家介紹,提早預防將令雷電給我們帶來的損失大大降低。